政府会计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改革、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后,政府会计改革全面铺开、全力推进,开启了政府会计新时代。
政府会计改革是十八大以来会计领域#重要的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一套标准,即统一、科学、规范的会计标准体系;两份报告,即同时编制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三项制度,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公开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利用制度;四项措施,即修订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决算报告制度,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制定并颁布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步。要实现政治会计改革目标,#终建成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后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在关注政府会计改革同时,应当更多地关注与政府会计改革相关的改革。应关注的问题如下:
,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关系问题。要凸显政府会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治国需要依法治财,依法治财必须依法公开政府财务信息,公开政府财务信息,必须加快政府会计建设。
第二,公共管理领域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关系问题。政府会计在推进公共管理领域改革、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但彰显得不足。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公共管理领域改革都有赖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强力推进,但这些领域改革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考虑不够。应当多关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各项改革。
第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关系。现代财政制度中的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收制度以及现代国库制度等对政府会计改革都有一定要求,但如何将政府会计改革嵌入并推动这些方面的改革,显然研究不够。
第四,政府会计与相关配套改革问题。要完善相关配套改革,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度修订;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改革;预算分类改革与决算报告制度完善;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政府审计制度改革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政府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等等。
第五,关于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建设,面临政府会计准则的质量问题,政府会计准则定位问题,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趋同问题。
第六,权责发生制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在应用领域上有一些限制,如在社保、税收等领域应用有难度,对反映真实的政府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也将面临财务报表合并等难题。
第七,关于政府财务信息的用途,需要解决的是政府财务信息需求和供给问题。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还未被深度挖掘。从供给角度来看,原先政府会计只能提供预算信息,现在要求既提供预算信息,又提供财务信息。目前政府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亟需提高质量,才能使政府财务信息形成有效供给。
第八,财会队伍建设与准则制度实施效果问题。要加强政府财会队伍能力建设,从而保障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效果。
第九,建立有中国特色、国际趋同、科学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如今政府会计制度建立了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政府成本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的用途也非常广,后续推广力度会更大。
第十,会计教育考试问题。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财务报告重要性的日益显现,会计教育考试也应顺应这种改革潮流,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应当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必修课;为此,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原来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不能只以企业为基本内容,将来应当把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纳进去。此外,政府会计也应当作为主要内容纳入会计职业职称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之中。
总之,下一步的改革需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先导作用;进一步推动部门、司局改革形成合力,完善准则制度制定程序,提高准则制度质量,消除准则制度实施阻力;需要大力培育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群体,拓展政府财务信息用途,提高政府财务信息效用,从而切实发挥政府会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要保持学习的动力,结合政策,学习内控管理知识。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内控管理,自1956年6月起,科学的财政管理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内控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可以视为所有决策的原动力。企事业单位需要一大批既懂得国家内控制度,有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是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出资、作为国家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事业法人单位,高度重视内控管理人才的培养,专门成立内控管理师(ICM)项目运营管理办公室(财政部直属北京首冠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机构),致力于推动内控管理职业化发展。财科院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多方面引领学界,正在创建国家一流新型财政智库。
而ICM的课程学习内容是由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课题组的核心团队研发。师资力量方面更是由中国财政科研究院的名师来指教,符合ICM资格后将颁发财政部直属单位颁发的权威证书。
市场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全国取得内控管理师证书的人才不超过500人,但市场上对其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只能高薪“挖人”。对于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城市的人社局及大型国企、央企称将把内控管理师纳入培训补贴范围!
政府的顶层设计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全国个关于内控的指导性意见,可以理解为强化政府采购活动内控的顶层设计。
为了让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采购,近年来,政府采购人上上下下积极探索内控管理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国采中心注重内控建设,实现了五个分离:采购文件编制与审核相分离、标前人员与开标人员相分离、评标专家抽取与使用相分离、评标组织人员与履约监管人员相分离、招标采购与质疑投诉处理相分离。国税总局采购中心按照“制度+管理+科技”的思路,确立了集中采购内控体系……这些内控制度体系的创新无疑是宝贵的。那么,内控制度的顶层设计应该规定哪些内容呢?财政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围绕着“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这条主线,明确了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监管部门三大主体在内控管理上的责任。
政策的持续跟进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新修订的《会计法》在第27条中也明确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法定要求。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2国资发评价68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21号)等一系列国家内部控制政策文件的正式出台,预示着当今中国企业已步入全面内控管理的新时代。
内控管理师ICM项目执行运营机构
北京首冠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的战略合作单位,在全国范围进行内控管理师(ICM)项目运营、管理工作,并承担内控管理师(ICM)运营办公室日常运维工作,包括课程体系设计、专家委员会筹建、对外合作、继续教育、项目官网维护等具体实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