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

中国的内控管理师ICM发展历程

(日期:2019年07月05日 浏览:次)

中国的内控管理师ICM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段,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二、进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开始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 。

三、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演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2年,COSO发布了一份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

三项目标: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五、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2016年)

–2001年财政部《内控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12国资发评价68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2财会21号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015年《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的内控管理师ICM发展历程                     

六、集成管理阶段2017--2018年)

–2017COSO更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正式发布

–2017年 财政部发布《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018ISO更新版《ISO-31000 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引》正式发布

–2018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

–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七、实施落地阶段2019---

–2019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前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批准推出

 内控管理师(ICM)专业能力认证项目

–2019年财政部印发新一届内部控制准则委员会专家名单

–2019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由点及面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八、国家政策文件的出现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新修订的《会计法》在第27条中也明确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法定要求。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7〕21号)等一系列国家内部控制政策文件的正式出台,预示着当今中国企事业单位已步入全面内控管理的新时代。


010-87586371
在线咨询
找课程